3年多的時間,家在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的姆娜瓦爾·穆太力普,逐漸打消了從老家“跳”出去的想法。成為一名講解員后,她更了解家鄉的非遺文化,這里有“達瓦孜、土陶、小刀、模戳印花”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8月31日,木雕藝人在進行木雕創作。(梁志強攝) 近年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基于當地劍川木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發展木雕產業,通過進行木雕技藝培訓、建設木雕藝術小鎮、舉辦木雕文化節等多 ......
密集而不失節奏的鼓點,如何成為將士們戰場常勝的“摩斯密碼”?不用剪子而用刀刻的蔚縣剪紙,用兩百多萬刀打造了怎樣的震撼巨作?讓乾隆贊不絕口的驢肉火燒有何制作秘訣?定瓷“白如玉、聲如磬、薄如紙”的質感 ......
當地工作人員在制作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擎臺閣。胡肖飛(通訊員)攝當地工作人員在制作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擎臺閣。胡肖飛(通訊員)攝當地工作人員在制作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擎臺閣。胡肖飛(通訊員 ......
學習傳統技藝、探索跨界發展,羌繡非遺傳承人張居悅—— 十指春風繪錦繡(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 核心閱讀 給抱枕繡上幾何分明的羌繡圖案,讓大山里的八瓣菊、石榴花“開到”首飾上,將傳統紋樣與高定 ......
原標題:乘數字時代之風,讓更多人了解布依族刺繡——(引題) 95后繡花郎:助力非遺文化“活”在當下(主題) 每天晚上9點到11點,在“哩尤”的抖音直播間里,都會出現一個95后貴州繡花郎。身著 ......
5平方米的戲臺上,啟新木偶劇團的演員提著木偶又說又唱,臺下觀眾連聲叫好。在江西省廣昌縣塘坊鎮,這支由當地農民藝人組成的草根木偶劇團長年活躍于贛閩交界山區。他們忙時下田,閑時登臺,為農村群眾送去歡聲笑語 ......
暑假期間,在河北省青縣木門店鎮“哈哈腔”傳承示范基地,小學員們在老藝人的帶領下學習“哈哈腔”,度過充實的假期?!肮弧笔且环N地方戲曲,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海派絨線編結技藝、土布紡織技藝、紫筍茶制作技藝……25日,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84項非遺項目集中亮相,讓觀 ......
8月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東省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開幕。本屆博覽會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設主會場、分會場和線上平臺。 ......
8月22日,作為第四屆中國匠人大會線下活動之一的掇珍市集在成都開市。該市集匯集了來自全國50余家國風品牌商家及成都非遺代表,通過展覽、非遺體驗、匠人對話等方式,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沉浸式的匠心之旅。 ......
家住貴州省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航街道的苗族姑娘張娟娟是一名“95后”,由于外婆和母親都是村里的蠟染能手,她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中對蠟染也懷有濃厚的興趣。長大后,在外地上學的張娟娟畢業后回到家鄉,主動學習傳承 ......
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舞陽農民畫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其構圖飽滿、色彩絢麗、造型質樸,生動記錄了農村社會發展變遷,展現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當地正積極探索農民畫與 ......
66歲的李長滿是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保安鎮眉底村人,從十幾歲開始學習繼承祖上獨特的空心掛面制作技藝,是洛南手工掛面制作技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他以當地優質石磨小麥粉、秦嶺山泉水、食鹽為原材料,經過和、搟、揉 ......
暑假期間,在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許多民間非遺文化傳承人以志愿者的身份,在該縣各鄉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設公益非遺課堂,教孩子們學習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笛等非遺技藝,更好地讓侗族傳統文化在侗鄉 ......